4尺對開宣紙長寬各是138厘米和68公分。傳統(tǒng)宣紙一般因其長度來叫,例如三尺、四尺等,并且寬高比為2:1,如“三尺”宣紙長為三尺,寬為1.5尺;“四尺”宣紙長為四尺,寬則為二尺;“六尺”宣紙則長六尺,寬三尺,其他一概依此類推。
【資料圖】
斗方是指將宣紙的長邊對折后,由中間裁開。
由于寬高比為2:1,長邊對折后裁開便成了方形,故叫“斗方”。四尺宣紙長邊的長度為四尺,對折裁開后與寬相同為二尺,因此四尺斗方為2×2尺。
四尺宣紙的尺寸是多少厘米?一般四尺宣紙是138×69cm,可是不同種類的四尺宣紙,它的尺寸還是有區(qū)別的,例如:1、四尺全開:138×69cm,標準四尺。2、四尺橫批:138×69cm,標準四尺。
3.四尺單條:138×34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總寬1/2。
4.四尺對聯(lián):138×34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不變,總寬1/2。5、四尺斗方:69×68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總寬不變。6、四尺三開:69×46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總寬不變。7、四尺六開:46×34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3,總寬1/2。
8.四尺四開:69×34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2,總寬1/2。9、四尺八開:35×34cm,標準四尺宣紙長度1/4,總寬1/2。四尺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產(chǎn)書畫紙而得名,已成為中國字畫用紙的象征。
如今生產(chǎn)宣紙的區(qū)域除了安徽外,還有四川的夾江宣、浙江的富陽宣和溫州的皮宣等。
四尺宣紙的尺寸是多少厘米?宣紙4尺整張為69×138cm;對開(豎對開)34.5×138cm;橫對開又稱為斗方69×69cm。四尺宣紙尺寸為69cmX138cm。
橫開為鏡片(69cmX69cm)。
豎開為橫幅(34.5cmX138cm)。一般買的整張宣紙為整宣,有八尺長四尺寬(138*69cm),四尺對開就寬度為原來的一半,長度不變。拓展資料:宣紙按原料配比可分為三類:專用潔凈皮、潔凈皮、棉料。也可根據(jù)合同要求或廠家特別要求選配。
宣紙具有純棉堅韌的特點,光滑如玉,不腐,墨韻不斷變化。享有“千年紙”的美稱,被稱作“國寶”。用宣紙題畫,墨韻清晰,清晰,且脊梁和積淀,氣勢溢于言表,濃且不渾,淡而不灰,其文字繪畫,彈跳在紙上,精神飛舞,目光飛舞。
四尺宣紙的尺寸大小是什么?四尺宣紙有多種規(guī)格,具體大小如下:1、四尺全開:138 x 69cm2、四尺單條:138 x 34cm3、四尺橫批:138 x 69cm4、四尺對聯(lián):138 x 34cm5、四尺斗方:69 x 68cm6、四尺三開:69 x 46cm7、四尺四開:69 x 34cm8、四尺六開:46 x 34cm9、四尺八開:35 x 34cm拓展資料宣紙潤墨性好,耐久抗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且不滑、潔白稠密、紋路純粹、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入、潤滑性能。
寫字、繪畫“墨分五色,”即一筆峻工,深淺深淺,紋路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
少生蟲,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都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供品,這表明當時宣城郡已生產(chǎn)紙、筆。宋元,曹氏一支輾轉(zhuǎn)遷移到安徽涇縣小嶺后,開始了全面系統(tǒng)化以青檀皮為原料制作“宣紙”的歷程。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年)由皇家監(jiān)制的“宣紙”加工紙的出現(xiàn)。
四尺整張宣紙尺寸是多大?宣紙4尺整張為69×138cm;對開(豎對開)34.5×138cm;橫對開又稱為斗方 69×69cm。宣紙潤墨性好,耐久抗老化強,不易變色。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且不滑、潔白稠密、紋路純粹、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入、潤滑性能。
寫字、繪畫“墨分五色,”即一筆峻工,深淺深淺,紋路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生蟲,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其他紙類介紹1、凸版印刷紙:簡稱凸版紙,產(chǎn)品包裝形式有卷筒與平版之分。
凸版紙定量為每平米50重量至80克重。品號分為特號、一號、二號三種。特號、一號凸版紙供印刷高級書籍使用,二號凸版紙主要用于印刷一般書籍、教材、期刊。
2.新聞紙:又稱白報紙,包裝形式也有卷筒與平版之分。新聞紙定量為51克左右,主要供印刷報紙、期刊使用。3、膠版印刷紙:簡稱膠版紙,定量為60—180克,有兩面膠版紙和單面膠版紙之分。
其中兩面膠版紙70—120克使用最廣。雙、單面膠版紙品號都有特號、一號、二號三種。特號、一號兩面膠版紙供印刷高級彩色膠印產(chǎn)品使用;二號兩面膠版紙克供印刷一般彩色印件;單面膠版紙主要用于印刷張貼的宣傳畫、年畫。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zhuǎn)自其它媒體,相關(guān)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quán)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聯(lián)系方式:291 32 36@qq.com
Copyright ? 1998-2023 by 中陜網(wǎng)版權(quán) 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