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tǒng)拜登日前在一場政治籌款活動中,稱經濟增長疲軟的中國是“定時炸彈”。此前一天,白宮出臺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
(資料圖)
至此,美方向外界發(fā)出了最新信號,一是中國經濟疲軟,前景黯淡,要崩潰了;二是中國高技術領域發(fā)展太快,讓美國感到威脅。
其實,這倆最新信號的實質是美西方玩了40多年的老梗:一是“中國崩潰論”,二是“中國威脅論”。
一般而言,當中國經濟出現周期性調整和階段性難題時,“中國崩潰論”便活躍起來,而后總會伴隨中國經濟上行而消退于無形;而每當中國發(fā)展勢頭迅猛或與西方關系不睦時,各種“中國威脅論”便粉墨登場,只不過這次被冠以“去風險”等新詞兒。
本來,這倆梗分開講,PPT演示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這次美國人檔期沒排好,搞得這倆梗挨太近了,就有些串味兒了。
按照拜登的說法,中國經濟即將爆炸,請美國人躲遠點,等著聽響兒就完了。可是,美國前一天限制本國實體投資中國高技術行業(yè)的行動,卻分明告訴世人,中國經濟領域的活力和勢頭,讓美國感到了壓力山大。這就讓“定時炸彈”這個比喻顯得有些尷尬。
在商言商。資金、技術、人才全球流動,是市場規(guī)律支配的商業(yè)逐利行為使然,富有企業(yè)家精神和洞察力的投資者,會獲得市場真金白銀的回饋。畢竟,收益而非忽悠,才是決定全球資本流向的指揮棒。
過去幾年,即便在全球疫情和貿易保護逆風條件下,中國市場也沒有讓全球投資者失望。根據中國外匯局測算,近五年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率為9.1%,遠高于歐美的3%左右,也高于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
相應地,投資者都會選擇用腳為投資目的地投票。今年上半年,不少發(fā)達國家對中國投資保持了兩位數、乃至三位數的增長。其中,法國、英國、日本、德國投資分別增長173.3%、135.3%、53.0%和14.2%。
體現在硬指標上,中國市場的造富傳奇并不鮮見。譬如,美國知名投資人巴菲特執(zhí)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2008年一直投資比亞迪,就獲得了33倍的投資回報。而這還遠不算最高的,上千倍投資回報的個案也不是沒有。
在真金白銀的硬道理面前,不少美國企業(yè)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拒絕為“去風險”之辭買單。畢竟,中國市場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和價值就在那里擺著。
再深一層看,中國市場之于世界的意義遠超造富層面。德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高樂等不少西方商界人士認為,中國市場不僅是銷售市場,更是創(chuàng)新的先鋒市場。
依托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完備的基礎設施、不斷優(yōu)化的營商環(huán)境、日益深入的開放戰(zhàn)略,中國市場不僅是全球商家競逐的市場,也成為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孵化器、試驗場、路演區(qū)和展示推廣平臺,兼具巨大商業(yè)價值和創(chuàng)新策源地屬性。
在這里,大規(guī)模投資注入、創(chuàng)新試錯,與市場反饋循環(huán)往復,不斷激發(fā)技術升級、項目優(yōu)選、模式迭代,創(chuàng)造新市場、新需求,給企業(yè)、投資者和消費者帶來巨大紅利。
今年上半年,即便在美方不遺余力打壓下,在中國新設的外商投資企業(yè)仍高達2.4萬家,增長35.7%。其中,高技術產業(yè)引資增長7.9%,占比提升3.9個百分點達到39.4%。
中國市場好比一片沃土,那些下本錢的播種者,不僅期望當季獲得好收成,也看重其長期耕耘價值和回報潛力。因為,中國市場不僅能帶來收益,還能帶來成長。經營好中國投資沃土,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利益。
對于一手從中國市場賺取大量收益、另一手向中國出售大量債券的美國而言,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清醒的認識。
白宮不妨先捋清楚,如果“中國崩潰”了,對長期靠海外凈收益對沖巨額債務的美國將意味著什么?
(讀懂世界大事,請關注“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