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一放暑假,爸媽就發(fā)愁,他倆雙職工根本沒空帶我。
所以我暑假不是去外婆家就是去奶奶家。
(資料圖片)
后來有段時間比較叛逆,不想受管束,非要自己一個人在家待著,說是寫暑假作業(yè),實際是為了方便隨時看電視看閑書吃零食。
我媽拗不過我,又擔心我不好好吃飯餓肚子,就教我煮粿條湯。
她說一個潮汕人只要學會煮粿條,就餓不死了。
這話不假,煮粿條跟煮泡面那么簡單,水燒開,下配料下粿條,5分鐘就能吃上。
菜、肉、調料隨便換,四舍五入等于學會一百道,我那個暑假天天吃,愣是沒吃膩。
其中最開胃最適合夏天的,是這一碗——
檸檬粿條
粿條跟檸檬的碰撞,聽起來挺網紅的。
其實我打小就有這吃法,據(jù)說吸收了東南亞的粉面調味風格,應該是早期潮汕人下南洋的產物。
酸鮮酸鮮的湯底,浸著爽滑綿軟的粿條,熱乎乎溜進胃里,全身細胞都醒了過來~
湯料陣容堪稱神仙打架,凡是鮮美食材都能放——
鮮肉:瘦豬肉、豬雜、牛肉等;
加工肉類:牛肉丸、豬肉餅、卷章等;
海鮮:鮮蝦、白貝、花甲、蟶子、生蠔、魷魚等;
蔬菜香草:生菜、西洋菜、香芹、金不換等。
沸水下鍋滾到斷生,加一咪咪鹽、胡椒粉,就是潮汕人說的促肉湯,既能作為粿條的澆頭,也能單獨出道。
檸檬不能久煮,只是往促肉湯里擠幾滴,裝盤時泡兩片,這樣就不會酸澀。
反而巧妙地壓住了海鮮和肉的腥氣,把鮮味提了純,也把粿條的米香襯得更加飽滿。
潮汕人基因作祟,我愛拍幾粒油柑進去,有時也放橄欖、咸梅,湯底的酸鮮、回甘更有層次。
促肉湯澆在燙熟的粿條上,加一勺靈魂蒜頭油/蒜頭酥,大功告成!
吸一口湯,嗦一口粿條,清新到足以激活味蕾~
- 檸檬粿條-
[食材 ]
生菜半顆 小香芹1根魷魚50g 蝦4只 花蛤50g 卷章30g 牛肉丸4顆
梅花肉50g 粿條150g 油柑4顆 檸檬半個鹽1.5小勺 淀粉1小勺
白胡椒粉1/2小勺蒜頭酥油1小勺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1小勺=1 tea spoon=5ml
[食譜 ]
1.油柑拍裂,魷魚改花刀,然后切成長方形小塊,蝦去殼開背
2.豬肉切片,加1/2小勺鹽和1小勺淀粉攪拌均勻,再加1小勺油抓勻
3.起一鍋沸水,放入粿條焯燙30秒,撈起倒入碗中,再下入生菜焯至斷生,夾出
4.另起一鍋沸水,放入油柑、肉丸、肉餅煮3分鐘,再下入花蛤、蝦、魷魚
煮至蝦變紅后,下入梅花肉煮熟,加1小勺鹽、白胡椒粉,擠入少許檸檬汁
5.將食材撈出,碼在粿條上,倒入海鮮湯,放上檸檬片,加1小勺蒜頭油和芹菜粒
可以加上一撮南姜末,增加粿條湯的風味
粿條湯冒著熱氣出場,食欲幾乎要脫口而出。
配上一碟炸粿肉,一碟南姜油柑,還有30年老玻璃杯,今天是回憶殺專場。
先從滿滿登登的碗里,逼出一勺湯來。
既有海鮮的清鮮,也有肉丸的咸鮮,檸檬的酸香裊裊不絕,舒坦極了~
勺子筷子齊上手,撈個不停,彈的、糯的、滑的、嫩的、爆汁的……
粿條不愧是小孩老人都愛吃的“軟飯”,柔若無骨,吸溜吸溜,飽了也不會頂肚子。
直到現(xiàn)在我吃過各地美食,依然覺得一碗故家常的粿條湯,最是貼心貼胃。
每逢想要偷懶時,胃口疲乏時,餓到迫切需要食物時……總是會忠誠地選擇它。
你可能還想吃
#菜譜同款好物#
出了潮汕,想吃到正宗粿條并不容易。
潮汕粿條是用陳米浸泡、磨漿,一片片蒸制而成,對新鮮度要求很高,不耐運輸和保存。
外面很多店都是用河粉冒充粿條,河粉添加的淀粉和薯粉過多,偏彈韌,口感沒有粿條來得純粹和細軟。
幸好我們商務姐姐給力,找到了一款冷凍粿條,口感非常接近新鮮粿條,本潮汕人很滿意了。
戳下圖即可購買
配料表非常干凈,只有大米、少量淀粉和食用油。
一包200g,剛好夠一個人吃,可煮可炒可拌,煮的時候不用解凍直接下鍋,很省事。
一組12包,積分兌換價才59.9到手,還贈送12包沙茶醬和12包蒜蓉酥,囤來當早餐再好不過。
煮粿條的琺瑯鍋,也誠心安利給你們。
密封性、保溫性非常好,能很好地鎖住食材的鮮味,特別適合燜燉煮,也能勝任煎炒炸,使用率超高,買了絕對不會閑置。
價格才百元出頭,市面上同等配置的沒有大幾百拿不下來,需要的趕緊沖!
想了解詳細信息可以看看今天二條推文。
戳下圖即可購買
*推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