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線】
【資料圖】
光明日報駐赫爾辛基記者 鄧宇飛
芬蘭被很多國家視為垃圾回收的標桿之一??山衲隁W委會和芬蘭統(tǒng)計局的數據卻表明,芬蘭在實現垃圾回收目標方面遇到了不小的挑戰(zhàn)。芬蘭環(huán)境部高級官員感慨,芬蘭“城市垃圾回收目標似乎距離現實越來越遠”。
被歐盟警告的垃圾處理數據
芬蘭統(tǒng)計局今年7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芬蘭城市垃圾總量比2020年增加了近11.4萬噸,而回收率卻有所下降。2015年后,芬蘭的垃圾回收率一直保持在41%至43%之間。而根據芬蘭統(tǒng)計局的估算,2021年芬蘭的垃圾回收率只有39%。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廢物并沒有按照標準被分類為紙張、塑料和生物廢物等特定類別,最終未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是被送往垃圾發(fā)電廠等地方,作為混合垃圾進行焚燒。
2021年,芬蘭人均產生的城市垃圾比歐盟平均水平多出近100公斤,而39%的回收率卻明顯低于歐盟49%的平均水平。歐盟設定的2025年城市垃圾回收率目標是55%,到2030年至少提高至60%。芬蘭環(huán)境中心特別規(guī)劃師漢娜·薩爾門佩拉在接受芬蘭媒體采訪時表示:“人們開始質疑芬蘭能否搞好回收利用,甚至擔心這會促使其他歐盟國家考慮退出歐盟垃圾回收計劃?!?/p>
芬蘭很多小區(qū)設計了用于垃圾分類存儲的管道與地下設施,居民可以按照管道上的分類標示來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圖為芬蘭一處社區(qū)的垃圾分類回收管道。鄧宇飛攝/光明圖片
今年6月初,歐盟委員會向垃圾回收可能不達標的國家發(fā)出警告,芬蘭名列其中。很多芬蘭居民很是困惑:芬蘭努力提高垃圾回收效率,為何回收量反而少了?按照薩爾門佩拉的理解,這是因為統(tǒng)計方法發(fā)生了改變。2018年后,芬蘭實施新的垃圾回收辦法,回收率的計算更加嚴格。此外,新冠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很大,導致統(tǒng)計數據發(fā)生較大的波動。
也有芬蘭專家認為,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垃圾量在不斷增加,但垃圾的回收利用卻沒有同步增加。2021年芬蘭產生了近350萬噸城市垃圾,比2010年增加了近100萬噸,目前已是歐洲人均產生垃圾最多的國家之一。許多歐洲國家的資源消耗速度遠遠不及芬蘭,包括芬蘭的鄰國瑞典。薩爾門佩拉認為,當低質量商品的生產和消費速度比以前更快時,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更多的浪費,帶來更多的垃圾。
押金制度激勵垃圾回收
此間媒體紛紛注意到,在塑料制品的垃圾回收方面,芬蘭有著不錯的提升,并認為這要歸因于芬蘭對飲料包裝實行了收取和返回押金制度。
早在20世紀50年代,芬蘭就開始推廣飲料包裝回收。如今,芬蘭全國已有近5000臺飲料瓶回收機,其中大多數都放置在商店和便利店內,非常方便消費者歸還飲料瓶。不少酒店、餐館、辦公樓、學校和大型活動組織者都通過各自的飲料供應商回收容器,今天芬蘭大部分瓶罐都能被回收再利用。
此外,芬蘭對飲料包裝還采取押金制度,消費者購買一個瓶裝或罐裝飲料,都要支付15至40歐分的押金?;厥諘r,消費者把瓶子或罐子放入回收機,回收機自動掃描識別其垃圾類型,進行分類儲存,最后給消費者出具一張相應金額的收據。消費者可用此收據到商店兌換現金,或者購物。押金價格因類別而異,塑料瓶為20至40歐分,玻璃瓶為10至40歐分,鋁制易拉罐為15歐分。負責這一回收服務的芬蘭Palpa公司表示,每年處理的飲料瓶押金多達3.6億歐元。
押金制度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進行垃圾回收很好的激勵。在芬蘭,瓶罐回收是人們在童年時期就學會了的,并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隨著這種回收觀念深入人心,回收塑料瓶已經成為芬蘭人的一種習慣。記者常常在芬蘭街頭看到,不少衣著體面的人會隨手將街道上的塑料瓶垃圾裝進自己的帆布袋中帶走回收。芬蘭媒體自己進行的調查表示,芬蘭是世界上飲料包裝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垃圾分類難以執(zhí)行
但并非所有的垃圾回收都像飲料包裝回收一樣成功。芬蘭環(huán)境部高級官員西爾耶·斯特恩在回應今年6月歐委會的警告時表示,“我們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的垃圾分類。如果不把垃圾放入正確的容器中,那么市區(qū)、民居和企業(yè)中的回收箱就形同虛設?!?/p>
“盡管許多人仔細分類垃圾,但也有很多人并不這樣做,即使垃圾箱就在他們的院子后面?!狈姨m首都赫爾辛基的環(huán)境服務部門專家尼婭·梅特森蘭達和哈利·伊科寧在接受芬蘭媒體采訪時都表達了相似的看法。根據最新統(tǒng)計估算,只有47%的家庭垃圾最終得到回收。赫爾辛基環(huán)境服務部門對人們不進行垃圾分類的原因進行了調查,梅特森蘭達表示,“最常見的理由是,家里沒有空間容納許多不同的垃圾容器,或者在家存放垃圾不方便?!?/p>
伊科寧指出,根據赫爾辛基環(huán)境服務部門的數據,2021年其收集區(qū)域的混合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生物垃圾。芬蘭對于生物垃圾的分類類似于中國很多城市的廚余垃圾,包括食品殘留、變質食物、咖啡渣、紙巾、果皮等。在赫爾辛基,幾乎每個社區(qū)都可以找到專門用于存放生物垃圾的容器,但很多專家認為,這并沒有很好地幫助人們進行生物垃圾分類。伊科寧估計,原因可能是處理生物垃圾讓人感覺不舒服,或者花費時間太多,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夏天,很多生物垃圾很容易在家中產生異味。伊科寧相信,“如果可以提高生物廢物的分類效率,特別是在家庭中,那么回收率將在短短幾年內明顯提高。”
在芬蘭,混合廢物實際上不會被送往垃圾填埋場,而是進行焚燒提供能源。專家認為,從混合垃圾中獲取能源并不意味著廢物得到了最佳利用,如果分類正確,可以從生物廢物中獲得堆肥和沼氣。這樣生物垃圾中的有機物質能夠反復循環(huán),而不是與混合廢物一起燃燒成為空氣中的煙霧。
斯特恩認為,化解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芬蘭政府繼續(xù)改進垃圾分類辦法。
(光明日報赫爾辛基8月3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4日?12版)
責編:海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