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7時許,月未落,日已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護士長楊英拎著藍色運送箱,獨自出發(fā)前往廣州南站。4小時后,她將出現(xiàn)在湖南長沙,拿取一袋愛心人士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瀕?;颊邘碇厣M?。
一年前,楊英加入醫(yī)院“蒲公英”志愿者隊伍,成為一名“生命快遞員”。和普通快遞員不一樣,她運送的東西是被稱為“生命種子”的造血干細胞。
2020年12月,楊英第一次參加轉運時,“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搭乘航班時,因害怕飛機顛簸造成不良影響,除了起飛降落時,她一直把箱子緊緊抱在懷中。這一次,楊英從容又不失謹慎,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詳細記錄護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她知道,對等待已久的受者來說,運送的“貨品”珍貴無比,代表著一次延續(xù)生命的可能。
迎著晨曦出發(fā),抵達長沙時已是晌午,陽光火辣。
14時20分,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骨髓移植病區(qū)里,楊英雙手接過混懸液,用青綠色無菌巾包裹,不讓它直接接觸冰塊,然后小心翼翼放入運送箱,放上測溫計。
供者是一名不愿透露太多個人信息的“千禧少年”。在接到當?shù)丶t十字會電話后,他起初心有遲疑,最終還是決定瞞著家人捐獻,“我答應了別人,就不能失信”。
離開醫(yī)院前,楊英將受者準備的一封感謝信和小禮品遞給供者。為陌生人付出一份善意,供者收獲了一份特殊的快樂。
“嬌貴”的造血干細胞需要細心呵護,運送時溫度既不能太高,又不能過低。在車上,楊英用遮陽傘擋住陽光,防止細胞活性受損;在高鐵站,她耐心跟安檢員解釋,絕不能讓骨髓液照射X光。
19時40分,胸前掛著運送箱,楊英迅速穿過廣州南站熙攘的人群。等抵達醫(yī)院后,她馬上將“貨品”送往血液科病房,麻利完成交接工作。
做一名“生命快遞員”,需要與時間賽跑。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科移植病房周銘副主任醫(yī)師說,每一次運送都要把行程安排得盡量緊湊,為的是讓志愿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回“生命種子”,這樣才能爭取最好的移植效果。
22時許,造血干細胞已成功輸入受者體內。周銘說,“生命種子”識別能力很強,有能力回到受者骨髓腔內“生根發(fā)芽”,最終產(chǎn)生出嶄新的血細胞,患者也將因此獲得重生。
從天亮到天黑,往返廣州與長沙,等緩過神來,楊英感到疲憊。但她說:“用自己的一天時間換別人的一次重生,很值得。”多年前,楊英已登記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她期待著有一天,“有人聯(lián)系我,告訴我某一個陌生人配型與我符合,需要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