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轟炸強勁鋪貨,熟水競爭急速升溫
“進小區(qū)、到公司,你都逃不掉這個熟水的電梯廣告。”市民張小姐笑言。這些廣告宣稱旗下熟水產品“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之余,還趁勢推出招商信息。在不少社交平臺,該產品的廣告也是隨處可見,眾多明星與網(wǎng)紅積極帶貨。而另一些同類產品則在大眾渠道強勁發(fā)力,記者在南京城東某大型超市看見,雖然夏日飲品琳瑯滿目,該款產品更顯強勢,占據(jù)了超市的多排貨架,對消費者形成了強勁的沖擊力。
據(jù)了解,此前國內包裝水主要分為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2016年某品牌開創(chuàng)熟水品類,一舉將飲用水市場分割為未經(jīng)燒熟的生水和涼開水、涼白開之類的熟水。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均可歸于生水,所謂“熟水”則是經(jīng)過沸騰后自然冷卻的一種水,事實上每家每戶日常都會飲用,只是水企將其包裝成瓶裝飲用水,經(jīng)過熱殺菌處理方式進行無菌封閉灌裝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季熟水市場還將迎來不容小覷的攪局者,更是讓這個細分領域關注度陡升。數(shù)月前,靠礦泉水做大的一家公司,被曝要上新白開水產品,該消息得到公司方面證實。雖然目前電商平臺及線下渠道尚未看到該產品出現(xiàn),但市場瘋傳部分經(jīng)銷商已拿到該品牌白開水產品,價格為2元一瓶。
此前在與投資機構交流時,內部人士透露,“白開水不是全國重點產品,只是局部區(qū)域的策略性產品。”不過,業(yè)內人士推測,公司先試點推出熟水產品,現(xiàn)階段目的或許是戰(zhàn)略防御,一旦市場反應不錯則大規(guī)模推廣,擠壓已有熟水市場,“這也是今年這兩家企業(yè)高舉高打的重要原因”。
涼開水需要買著喝?水企打出“兩張牌”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的熟水產品賣得并不便宜。超市均價為2元/瓶,與同樣容量的主流礦泉水、純凈水價格相當。
對于消費者來說,熟水概念并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要想喝涼開水,自己家都能燒,為什么還要花錢買著喝?”對此,入局水企打出了“健康牌”和“情感牌”。
在宣傳廣告中,水企無一例外都提到,《本草綱目》早已記載:熱湯須百沸者佳,而此處所指的“熱湯”就是指煮沸后的白開水。商家試圖用“中國人自古喝熟水”,來突出這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智慧——“喝熟水,對身體好”,加上熟水產品采用高溫殺菌處理,經(jīng)過潔凈冷卻后灌裝。
此外,水企表示熟水產品能最大限度還原家庭燒水過程,而記憶中的涼開水,和灶臺、燒水壺、柴火或蜂窩煤分不開,喝著瓶裝熟水,“能懷念起童年記憶里那一段質樸簡單、安心美好的時光。”
張小姐曾買過一瓶熟水,她表示“從口感上來說,跟家里燒的涼開水味道差不多,可能多了點甜。”從電商平臺的買家留言來看,大家購買瓶裝熟水,一是熟水無味無色,相比其他花花綠綠的飲料,算是“噱頭比較少的”;二是自己在家里燒開水,有時候急急忙忙中溫度不能迅速涼下來,備瓶熟水比較方便。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分析,原有的瓶裝水市場早已經(jīng)巨頭林立、爭奪白熱化,原有競爭者和新進入者要想“虎口奪食”,只能尋找其他機會,而熟水確實是全新、尚待開拓的領域。相比生水,熟水的飲用習慣也比較契合中國傳統(tǒng),各家爭相要“取得一杯羹”不足為奇。
記者接觸的南京某消費品營銷人士直言,“熟水概念誕生之初,圈內沒一個人看好,但我們低估了消費的多元化。”在他看來,熟水技術和成本門檻并不高,后續(xù)還會有水企入局,進一步抬高品類天花板。
“亂花漸欲迷人眼”,各種瓶裝水怎么選
事實上,熟水概念已經(jīng)蔓延至飲水機市場。目前,市場出現(xiàn)不少涼白開飲水機,產品的賣點是“健康涼白開,喝水不等待”,通過即沸即涼黑科技,水溫快速升至100攝氏度的沸水,幾秒后就能迅速降溫,價格多在幾百元。是持續(xù)買進瓶裝熟水,還是一勞永逸買臺飲水機,不少市民又要陷入“選擇困難癥”。
確實,對于消費者而言,眼下各種瓶裝飲用水“亂花漸欲迷人眼”,“不是沒得選,而是不會選”。就此,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曾經(jīng)撰文科普:飲用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飲用純凈水主要是通過蒸餾、反滲透等技術對自來水進行凈化,是幾乎不含任何雜質的水。喝水的主要作用是補充身體由于出汗、排尿等所丟失的水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人體并不靠水來補充能量及營養(yǎng)素,而主要由膳食提供。
對不同的場景和人群來說,選擇的瓶裝飲用水也會有所不同。對于缺少礦物質的人群,可以選擇相對應的礦泉水進行補充。對于患有腎炎、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癥的人群,選擇純凈水更具調節(jié)膳食的作用。而嬰幼兒、女性、老年群體更適宜喝涼開水。因為熟水歷經(jīng)燒開沸騰,寒性會大大降低,適合女性體質,老年人和嬰幼兒腸胃敏感,熟水水性溫和不刺激,可有效減少腸胃負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